潮新闻:314.4万分之一!走进“红马甲”们的故事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华体育(中国)-华体育(中国):2023-05-11 人气:

他是伊朗留学生,常用可爱的中文把“为人民服务”挂嘴边;她因家中老人学习手语,长大后为听障人士架起沟通桥梁;她是在浙江上学的“00后”,赴乡村播撒文艺的种子……他们,都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抹红。今天(5月11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优秀案例现场分享会在萧山临浦体育馆举行,许多志愿者队伍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511210634.jpg

2021年3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在萧山成立,全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从此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发展壮大之路。次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评选中,浙江省成为全国入选项目数量最多的省份,包括浙江美术馆“美育村”志愿服务项目、浙江图书馆“0分贝阅读”志愿服务项目、浙江省文化馆“圆梦青苗·以艺育美”浙江省乡村未成年人“美育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杭州市“美丽杭州行 助力亚运会”金牌导游志愿服务项目、海宁市“光影中的家”志愿服务项目五个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实名注册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达314.4万人,覆盖全省市、县(市、区)以及“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萧山临浦文化站站长邵威是一名基层工作者,三十多年来的志愿者服务生涯让她见证了家门口的变化。“以前老百姓们吃完晚饭就睡觉,后来他们开始散步走路、跳广场舞,现在他们的选择更多了,市民广场、文化礼堂、文化驿站、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这些公益性开放场所,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体验。”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打造,离不开邵威和志愿者团队。杭州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为了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邵威和大家也一直奔走在路上。

“00后”陆政妍也是一名播种文艺种子的志愿者。四年前,她来到华体育网页版登录入口上学,第一个暑假,她和同学们前往衢州七里乡大头村开展“送艺下乡”工作。在村子里,陆政妍和同学们教孩子们唱歌、为村民们筹备文艺晚会。某一天,这群大学生们结束工作,踩着夕阳余晖漫步山间,这时孩子们唱着歌飞奔过来,围在大家身边。陆政妍说,这一刻她被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对文艺的渴求触动了。第二次暑期实践,陆政妍选择重返大头村,此时她也成为了文艺轻骑兵志愿者团团长。大家不仅“送艺下乡”,还将当地文化融合进来,因地制宜调整文化运营方案。这台演出借由农文旅融合的方式大获成功,节目编排雅俗共赏,舞台旁边搭起集市售卖的农产品,销售量意外得好,通过线上直播的晚会还增加了民宿的预订量。

去年,“七彩音乐助共富——乡村文艺能人培育行动”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这四年“文艺轻骑兵”的经历,也让陆政妍这位江苏妹子,爱上了浙江乡村。她打算在读研期间继续带着“文艺轻骑兵”们深入基层,“希望今后能够把浙江的经验带到长三角”。

安约博也是一位大学生志愿者。他来自伊朗,在义乌生活了四年。作为一名洋志愿者,他常常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边。他说,“中国的志愿者特别有责任感,做事绝不墨迹。” 安约博参与的浙江省文化馆“丝路心语爱心桥”浙江省文旅国际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曾获得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一等奖。

团队的国际志愿者们先后参与了“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共同的家园——非洲艺术家木雕创作交流成果展”,共青团浙江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红色文化专题展“大地颂歌”红色雕塑展等志愿服务活动。安约博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帮助和他一样在中国的留学生入乡随俗,“大家刚来中国,不太熟悉,会产生一些矛盾,我会和他们解释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的文化”。

此外,“丝路心语爱心桥”在杭州的国际志愿者小分队,还和杭州本土志愿服务品牌“武林大妈”共建“亚运志愿服务联盟基地”,利用“亚运青年V站”这一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促进志愿服务的融合发展和国际化传播。

“满足”“快乐”是所有志愿者都提到的词,平凌珺也不例外。三年前,她参与了浙江图书馆“0分贝阅读”志愿服务项目。这个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填补了残障儿童的阅读服务空白。平凌珺作为手语老师,为听障儿童录制绘本视频。这里面其实有很多讲究,“因为是为低龄段孩子诠释绘本,所以我们的手语动作会尽量简单,并且要善于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语速度充分地去表达感情。”

由于家中的四位长者都是听障人士,平凌珺从小就熟悉他们的世界。直到上初中时,她才意识到听障人士会招来异样的目光。也许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有意识地去为听障人士提供帮助。“听障人士和‘听人’的表达逻辑是不一样的,要有更多的耐心。因为表达习惯不同,有时候还会引起矛盾。” 平凌珺举了个例子,手语为了将表达直接化、简单化,往往会用手直接指,健全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感到冒犯,“我们手语者就是沟通两者的桥梁,我们需要和对方解释这些习惯,缩短他们的距离。”

平凌珺记得,很多年前自己为杭州气象做手语翻译。她回到家告诉了奶奶,奶奶瞬间连饭都顾不上吃,守在电视机前。当电视屏幕左下方出现平凌珺时,奶奶激动地用手语自言自语“哦,明天是晴天呀,温度这么高呀”。现在,手语工作几乎占据了平凌珺的全部生活,法律援助、公共服务、课程培训……听障人士们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就足以让她开心愉悦。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谈到,“志愿”二字意义非凡,志同则道合,心甘而情愿。“在我的理解中,志愿者队伍就是心怀爱心与善意、肩挑责任与担当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用行动温暖民心、践行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群体。”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斯民娅表示,“有礼”一直是浙江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浙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现出的组织性、专业性和服务社会、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强烈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精神,彰显了“浙江有礼 志愿同行”的风尚,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截至目前,全省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的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项目78个、优秀团队102个,优秀组织工作者42名、最美文化志愿者187名。“红马甲”们的身影,已经成为各地文化和旅游服务场景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最亮丽的风景。

新闻来源: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468002